當免疫比較差的時候,身體免疫防禦崩潰時,就容易讓病毒、細菌等病原體乘虛而入,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。
有一位 40 歲左右的男性,因為肚子悶不舒服、解便不順來到我的門診。聽到這樣的症狀,有可能是腸胃蠕動不順,更糟的情況也能和大腸癌有相關。
延伸閱讀:你也有這些排便的困擾嗎? |
他這樣的情況已經一週了,也有去外面的診所看過,因為他正在不舒服,而且本身又有糖尿病,我有點猶豫是否要幫他做大腸鏡,於是問了放射科,剛好電腦斷層有空檔,就幫他安排抽血跟電腦斷層檢查。
結果他抽血的發炎指數有點高,就先給他一點抗生素,並請他等電腦斷層的檢查結果。
後來我就收到醫院的訊息,放射科那邊傳來檢查結果是腸子有穿孔,所以我們就要緊急聯絡病人,但是電話打了半天,怎麼都找不到人。直到晚上十點左右,被急診急 call,說有一位病人家在昏倒叫不醒,被家人送來醫院。
後來和他的家人解釋說,因為腸道有穿孔,所以必須緊急手術。
進去手術發現,原來是他的乙狀結腸,就是左側大腸下方一處有破洞,導致糞便流到肚子裡,再加上他有糖尿病,所以他的免疫反應相對不明顯。然而,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,他就會免疫崩潰,演變成敗血症,這就是他突然在家昏倒的原因。還好有家人發現他,趕快把他送來醫院。
其實,整個病情的發生原因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跟大腸憩室炎,並有排便不順的問題。而他就醫後,回去會自行灌腸,可能方式不當而導致腸道破掉。
要提醒大家,有不舒服的症狀時,不要自己當醫生亂治療,萬一有去檢查的時候,也要隨時注意醫院有沒有發訊息請你回來。
專長:癌症治療相關手術、減重代謝手術、腹部微創手術、乳房手術、甲狀腺手術、疝氣手術。
現任
–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(FACS)
–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
– 敏盛綜合醫院經國總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
– 癌症醫學會暨外科醫學會腫瘤外科專科指導醫師
–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
–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常務理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