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「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」,當肝機能不好時,代謝毒素的能力變差,人就會變得比較疲累。然而肝臟又是個沈默的器官,發生病變時症狀不明顯,往往發現時已經是較後面的期數,所以我們該如何及早發現,並拉開與肝癌的距離呢?
根據國健署統計,惡性腫瘤中肝癌的發生率排行第四名,造成的死亡率高達第二名。
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,它掌管了解毒消化的作用,一旦肝機能發生問題時,包括飲食、活動力、作息都會受到限制,大幅降低了生活品質。
肝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?
初期幾乎無症狀,到了後期腫瘤變大影響到肝臟功能,才有明顯的症狀。可能會有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、倦怠、黃疸等症狀。也有比較特別的案例,肝癌是長在肝臟的表面,因為表面會接觸到腹膜或肋膜,所以曾經有病人表現出胸痛像是心臟病,或是像膽結石的症狀。因此有不明原因胸痛、腹痛,也可以去檢查一下是否與肝臟有關。
拉開與肝癌的距離要注意這幾點
- 病毒性肝炎:在亞洲人罹患肝癌最大的原因還是B、C型肝炎。儘管現今已有辦法治療,但是一旦太過勞累,過度使用肝臟,就有很高的機率會再度復發。
- 化學物質:食用保存過久的玉米、馬鈴薯,就容易攝取到黃麴毒素,而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。
- 長期飲酒:會損害肝臟細胞,使得肝臟一直產生發炎反應。肝癌的過程大多是由發炎引起 → 肝臟纖維化 → 結節 → 硬化 → 肝癌。
- 代謝性疾病:攝取過多油脂、熱量、糖分,而產生脂肪肝 → 變成脂肪性肝炎 → 肝臟纖維化 → 結節 → 硬化 → 肝癌。
曾罹患B、C型肝炎要定期追蹤檢查
B型肝炎與C型肝炎,雖然有越來越多藥物可治療,但是要記得它們都是病毒。以現在醫學來說,就算治療好到已經檢測不到病毒,或者病毒指數相當低,但只要太累或過度使用肝臟,就很容易讓病毒型肝炎再度復發。
我有一位約 50 歲的男病人,他曾經罹患過B型肝炎,已經治療好差不多十年了。他知道自己是屬於B型肝炎帶原,雖然劑量很低,但每半年都會乖乖的去做身體檢查。在半年前檢查都沒事,卻在半年後檢查發現有 8 公分的肝臟腫瘤。
有文獻呈現,某些特殊案例的B肝在開始發炎後,會略過纖維化與結節,快速形成肝癌。
現在B肝帶原的人越來越少了,但還是呼籲過去沒辦法施打B肝疫苗的人,要定期檢查追蹤肝臟健康,希望大家不要是這種極少數案例。
如何治療肝癌?
治療肝癌最好的方式是手術,不過有文獻統計,肝癌經根除手術治療後,一年內的復發率仍高達 30%。
不過隨著醫療進步,很多觀念都會改變,以前肝癌可能都需要剖腹開大刀,而現在有 RFA射頻燒灼術,在醫學公認文獻上,二公分以下的肝癌,可以燒掉不用開刀。
我有一位 70 歲的病人,他的左肝上面長了兩顆兩公分左右的肝癌,但他一個月前才剛放完心臟支架,要再麻醉開刀風險相對比較高,因此選擇幫他做電燒。
RFA射頻燒灼術在門診的治療室就可以做了,只要請他躺著,打麻藥插針下去燒,燒完就結束了。現在這位患者已經追蹤兩年,狀況都好好的,沒有發現其他的問題。而對於無法移植、無法開刀的病人,還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選擇,它的成功率有到 20%,雖然聽起來還不夠好,不過科技一直在進步,成功率也會隨之提高。
最後提醒戒掉菸、酒等致癌物,減少熬夜,保持適度運動,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讓自己與癌症保持遙遠的距離最好的分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