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icobacter pylori-1920-1080-dr-sirius-chen-Surgeon

幽門桿菌一定要治療嗎?

當健檢報告發現有幽門桿菌時,請務必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

幽門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,它會破壞胃黏膜,進而引發胃炎、胃潰瘍等等胃部病變,甚至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。

未按期追蹤,最後竟演變成胃癌


有一位 40 多歲的男性,因為胃不舒服而來就診。檢查發現他有胃潰瘍及幽門桿菌,因此幫他安排殺菌治療,並開 10 天份的口服藥。

治療後,症狀明顯改善,我們請他一定要定期回診,追蹤胃部與幽門桿菌的狀況。但他因為工作繁忙,加上覺得預約掛號麻煩,就自行中斷回診。

兩年後,他再次因為胃痛、頭暈來看診,結果這次檢查發現,除了幽門桿菌依然存在,且當初潰瘍的部分已癌變,確診胃癌第二期

雖然現在微創手術恢復得很快,但依據目前的統計數據,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約 20% 左右。而且拖到越後面的期數,治療的難度與風險越高。

為什麼幽門桿菌會反覆復發?


有不少人疑惑:「為什麼已經殺菌治療了,幽門桿菌還會反覆感染呢?」

其中很容易被忽略的,就是家人相互傳染。

幽門桿菌的傳染途徑,主要是經由唾液及糞便傳染,或者是飲用到被感染的水源。

所以,當自己確診幽門桿菌並已經在治療時,建議同時關心家人是否有相關的腸胃道症狀,若發現有症狀時,一併接受殺菌療程,才能有效防止家族內的反覆交互感染。

延伸閱讀:胃潰瘍時不一定會感到「胃痛」!?該如何預防胃潰瘍?

專長:癌症治療相關手術、減重代謝手術、腹部微創手術、乳房手術、甲狀腺手術、疝氣手術。

現任
–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(FACS)
–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
– 敏盛綜合醫院經國總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
– 癌症醫學會暨外科醫學會腫瘤外科專科指導醫師
–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
–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常務理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