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就有許多大胃王比賽,而近年來更是有不少大胃王 Youtuber 崛起,到底大胃王的胃為什麼可以容納得下這麼大量食物呢?
從醫學的角度來,非常不鼓勵一般人過度進食或進行大胃王的訓練。許多大胃王選手會透過特殊訓練,讓胃能夠瞬間拉大容量,這樣會導致胃的肌肉被破壞,韌帶彈性變得非常鬆弛,蠕動功能變差,進而降低飽足感,使他們在短時間內大量進食,而不會感到痛苦。
一般人的飽食機制
以胃部來說,影響飽食感覺機制分為幾個主要因素:
- 胃部肌肉韌帶鬆弛:有些人胃部肌肉韌帶比較鬆弛,因此可以在短時間裝很多食物,卻不會感到飽足。這有可能是天生的體質,也可能是後天刻意訓練造成的。
- 胃部周邊神經不敏感:是否吃得多也跟胃部周邊神經的感受有關。應該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,吃很飽時會有肚皮拉扯的不舒服感覺,但周邊神經傳導不敏感的人,就不會感覺到「撐住」的不舒服感。
- 中樞神經沒有意識到有飽足感
- 與身心的狀況有關:有些人在壓力大、焦慮或情緒低落時,會藉由大量進食來尋求慰藉,這也是影響食量的因素之一。
當大胃王會有什麼風險?
大胃王比賽後,有些選手會因為太不舒服而催吐,甚至需要到醫院洗胃,把食物洗出來。此外,曾經有過醫學案例,大胃王在比賽的過程中猝死,這些都與過度進食對身體造成負擔過重有關。所以還是建議一般的民眾,不要這樣折騰自己的身體。
吃太多會造成心臟出問題?
曾有位 20 歲左右的男性,BMI 值高達 50,雖然體型很大,但卻不覺得自己生病。他號稱自己是「大胃王」,並熱衷於參加大胃王挑戰。
他會來找我,是因為開始覺得脖子緊繃與身體不適,以及家人也覺得他太胖很不健康,在家人的勸說之下,來到敏盛,我的減重代謝門診檢查。檢查後,診斷出他已患有高血脂與高血壓,不過當時他還沒有想做任何介入性的治療。
直到某次,他挑戰一場拉麵大胃王比賽,規則是要吃十碗才算過關,結果他很帥氣的吃了十一碗。沒想到吃完就立刻被送來急診了。
送醫的原因並非是胃部出問題,而是在他大量進食的時候,血液集中在腸胃道,導致短暫的心肌缺血、缺氧,出現心臟不適的症狀。類似的情況後來又發生了幾次,他才嚇到並且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最終下定決心要做減重代謝手術。
如今,他仍然維持規律的回診,身體狀況明顯有改善。不過每次回診時,他都既開心又有點哀怨。哀怨的是,不能再像以前一樣,參加大胃王比賽,威風的吃很多東西;開心的則是以前體型比較大隻的時候,不易交朋友,尤其是異性朋友,但其實他的五官滿帥的,所以瘦下來之後變得帥了,還交了一位漂亮的女朋友。
專長:癌症治療相關手術、減重代謝手術、腹部微創手術、乳房手術、甲狀腺手術、疝氣手術。
現任
–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(FACS)
–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
– 敏盛綜合醫院經國總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
– 癌症醫學會暨外科醫學會腫瘤外科專科指導醫師
–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
–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–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常務理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