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便該如何區分是「大腸癌」還是「痔瘡」?
痔瘡的原理是肛門處下段直腸旁邊的靜脈曲張,當發生物理性的刺激時,像是排便時摩擦到,會有血便的狀況發生。
如果是因為大腸癌造成的血便,除了糞便摩擦以外,癌變本身的黏膜細胞是脆弱的,不一定需要物理性的刺激,就會有斷斷續續出血的狀況。
其實痔瘡與大腸癌是兩個完全不同且獨立的疾病,也就是說可能同時患有大腸癌及痔瘡。所以一般不會因為病患有痔瘡,而忽略他患有大腸癌的可能性,但如果在學理上,想要區分兩者的不同,痔瘡絕大部分是排便時摩擦到而出血;而因大腸癌造成的血便,不一定是在排便的過程造成的出血,甚至可能解軟便仍然混著血,這是比較初淺的表徵。
如果偶爾發生一次血便,可能跟飲食有關,像是吃到比較硬的食物刮到腸子造成,這種外傷性的流血大概 2-3 天會好;但如果是一個月內反覆出現血便,或者連續一週排便都有出血,建議尋求專科醫師檢查會是比較好的做法。
肚子咕咕叫,有「腸鳴」怎麼辦?
一般而言腸鳴就是腸道裡的食糜、消化液跟空氣等等交雜在一起,腸胃蠕動時所發出的自然聲響;可以想像成是一個長條的氣球,裡面有一點水跟空氣,在轉動時就會有「咕咕咕」的聲響。
如何分辨是「消化不良」還是「大腸癌」造成的腸鳴?
一般消化不良的時候出現的腸鳴,後續可能會伴隨拉肚子的狀況發生,拉完肚子後腸鳴的狀況就會減少或消失。
而大腸癌造成的腸鳴是非連續性的,可能會突然有短暫且劇烈的聲響,且伴隨著腹脹;可以把腸子想像成是水管的管道,腫瘤已經大到阻塞空氣和液體前行的路線,若是持續在腸道攪動,再突然一下子通過,就會發出一個很大的聲音。
延伸閱讀:肚子「咕咕叫」不停,竟然是因大腸癌!? |
放屁的氣味變臭與大腸癌有關嗎?
屁的氣味跟在腸道裡的食糜、糞便有相關,而糞便待在腸道的時間越久氣味當然會越糟。
當腸道裡有腫瘤時,排便不順容易導致糞便積在腸道裡,放的屁就容易產生惡臭;而屁的氣味會因為飲食內容而改變,像是前一天吃了辛香料的食物,或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,隔天放屁的氣味也會比較重。
當你發現飲食無論是重口味還是清淡,已經特別注意飲食內容了,持續一段時間大便或放屁都還是非常的臭的時候,就代表可能有糞便囤積在腸道的情況,而囤積糞便的其中一項原因,有可能是被腫瘤擋住,所以氣味的問題若是一直無法緩解,建議可以做進一步的檢查。
延伸閱讀:放屁太臭不只尷尬,還可能暗藏危機! |
體重下降是減重有成還是癌症造成的?
我們要怎麼分辨體重下降是因為減肥成功,還是因為癌症造成的呢?其實健康的減肥是不會導致白蛋白過低、貧血、水腫無力、臉色蒼白等症狀。
一般所有的癌變要造成體重下降,在癌症生物學上所講的惡病體質(cachexia),意指癌症期數已經比較後期了,像是第一期的大腸癌,基本上不會造成體重的變化;而第二期,甚至第三期大腸癌,因為開始侵犯到血管、淋巴,造成營養吸收不良而導致白蛋白下降,出現貧血、體重下降等症狀,這種時候就要注意,可能是是因為癌變或者其他疾病導致。
大腸癌怎麼來的?
所有的癌細胞都是由自己的身體跑出來的,而癌症的發生基因佔很大一部分。大腸癌的生成就是,腸道黏膜細胞再生的過程發生錯亂,導致細胞變異,不正常的黏膜細胞去搶正常的細胞營養,增生成息肉進而引發成癌變。
預防大腸癌這兩點很重要!
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
除了基因的因素以外,想要預防大腸癌,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很重要;而不良的飲食習慣、抽菸、喝酒,沒有控制好高血脂、糖尿病等等,都是會讓腸道環境變差的因素。
避免高油脂、高醣的飲食
油脂進入消化道以後,必須藉由膽汁及其他的消化液來協助消化,但是攝取過多的油脂,超過消化道所能負荷的量,這些脂質代謝不完全的的產物,容易在腸道的末端產生自由基,讓腸道環境變惡劣。
其實現在講的「醣」,不是只有甜才叫糖,我們常吃的米飯、麵包甚至水果這些都算是醣分,指的是碳水化合物。
高醣的食物現在已被證實,會造成細胞衰老,且容易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。所有細胞的新陳代謝體內恆定很重要,當體內處於高度發炎的環境時,就會增加罹癌的風險。
比起高油脂的飲食,我們更擔心的是高醣飲食,因為吃很油的食物會容易膩,吃到某一個程度就會停下來;但是高醣的食物,不一定要非常甜,但是它可以造成你的糖癮帶來愉悅感,讓你無限制的一直吃,所以高醣的飲食和癌症有關,也跟病態性肥胖、代謝症候群有很大的關係。